- 更多作品请扫描二维码
一张精美的非遗地图,模仿牛皮纸的色泽与触感让人想要按图索骥,一探这片土地上的非遗秘境;一个琳琅的非遗店铺,就在5A级景区春秋淹城内,展示着非遗走进生活、衍生效益的无限可能……8月27日,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武进区文化馆召开。数百位非遗传承人、相关从业人员从他们的工坊、店铺中走来,有白发苍苍的工美国大师,也不乏朝气蓬勃的新一代传承人,共话非遗发展,激活文化IP。
一张精美的非遗地图,模仿牛皮纸的色泽与触感让人想要按图索骥,一探这片土地上的非遗秘境;一个琳琅的非遗店铺,就在5A级景区春秋淹城内,展示着非遗走进生活、衍生效益的无限可能……8月27日,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武进区文化馆召开。数百位非遗传承人、相关从业人员从他们的工坊、店铺中走来,有白发苍苍的工美国大师,也不乏朝气蓬勃的新一代传承人,共话非遗发展,激活文化IP。
武进非遗地图首发
“经过区划调整,武进现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15个市级和60个区级,共计81个非遗项目。”区文化馆副馆长钱烽多年来一直负责非遗工作,他为大家详解了这张新鲜出炉的手绘武进非遗地图。地图上,国家级、省级、市级的21个非遗项目被一一标注在相应地点,并配以精美绘图;60个区级非遗则在一旁悉数列出。
“历经两年,多次调整,薄薄的地图背后是无数次走访、堆积如山的文字图片资料。”钱烽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武进文化部门针对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开展过多次采集整理工作;近年来更是进行了拉网式普查,走访1000多人次,获取线索2000多条,采录项目材料483份,收集图片、实物、录音800件。
“继编纂出版非遗汇编后,此次又刊印非遗地图,至此我区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已十分完整,非遗基础性资料也已基本完善。”区文化馆馆长张锐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印刷一批非遗地图,免费发放给群众,地图的电子稿下载渠道也将开通。
首批传承基地出炉
会上,我区第四批非遗传承人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公布,共有21名区级非遗传承人和7家区级传承基地入选。其中,7家传承基地分别为常州剑波雅刻艺术品有限公司、常州旭旦武术俱乐部、武进区阳湖拳传习所(牛塘武馆)、常州市徐秉言刻艺雕塑研究所、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武进区城东小学以及常州市雅浦酿酒有限公司。
“我区非遗传承队伍和传承阵地正在不断扩大,首批传承基地中既有以萧剑波、徐秉言这样的工美大师为核心的非遗工作室,也汇集了一群热爱烙画、堆花糕团的小学师生,还体现了乡镇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有效探索。”张锐表示,如何推进非遗产业化,是武进非遗人一直在探索的命题。
会议上,牙刻国大师萧剑波之子萧恒凯接过首批传承基地的牌匾,他表示,目前象牙浅刻已经全面转变为使用猛犸象牙的绿色产业,在艺术创作上寻求突破之余,公司也生产了一批价格相对低廉、更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产品,目前已进驻位于春秋淹城景区的非遗商店。
探索“非遗+旅游”新模式
今年6月,我区举办了首届非遗购物节,调集象牙浅刻、红木浅刻、常州梳篦、雅浦酿酒、湟里牛肉等20余个区内外精品项目,在淹城仰淹阙广场进行集中展示展销,“阳湖印记”非遗伴手礼标识也正式揭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非遗项目进景区。”张锐介绍,将来,我区各重点旅游景区内都会设置非遗专店、专柜,分批次引入区内特色非遗伴手礼产品进行长期展示与销售,从而起到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目前,象牙浅刻、常州烙画、雅浦酿酒、武进面塑、马杭木雕等5个特色非遗项目已与淹城春秋乐园、环球动漫嬉戏谷签订合作协议,2家景区内的非遗专卖店也已布置装饰完毕,部分产品正式上架销售,预计9月初就能和广大游客见面。
除了进景区,非遗还走进校园、企业、社区……以公益性课程、活态展演、体验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一个个IP正在不断“变现”。今年以来,我区已发放非遗年度保护经费13.75万元,还将进一步加大保护传承、周边开发等工作力度,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2020年08月29日转自武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