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2/6/9 10:09:08

牙刻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就已出现,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常州牙刻,始于明代,清代繁盛,是一种极具江南特色的文人雕刻。今天我们就走近牙刻世界,看非遗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萧恒凯:身体部分是比较水墨写意的,亦真亦幻,也像他的袈裟,也像是高耸的峭壁,写意的手法来衬托面部的精细。然后背景有经文,刻而不填作为背景。整个就是深浅浓淡,层次感就体现出来了。
象牙浅刻是武进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称得上是武进一宝。牛塘人萧剑波从事牙刻创作40余年,是牙刻行业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小耳濡目染,加之父亲的悉心教导,萧恒凯自然而然走上了“非遗”传承之路。2012年萧恒凯正式开始牙刻学习,2015年原创作品《禅思》便斩获业内最高奖项“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萧恒凯:从小心里还是有这样一个,接我父亲的班、传承这门手艺,内心有个想法在里面,也是对这么多年来想法的一个肯定吧。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萧剑波: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能够担当起传承的一个大任,我感觉比我的进步都高兴。我觉得他是比较有思想,有鲜明的自己个性的,很好的一个苗子。
以刀代笔,刀法里有笔法,笔法里有刀法,刀笔相融,独特的艺术展现手法使得牙刻作品既具中国画神韵又不失雕刻所讲究的金石刀味。对于传统技艺,萧恒凯和父亲一样,秉承着敬畏之心。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萧恒凯:我父亲他就琢磨和创新了一套水墨牙刻的刀法。技艺的传承首先是要继承,去吸收前辈们古代的传统的,去汲取一些营养,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去形成牙刻的语言。所以说一方面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宝贵的财富。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非遗”作为一种“慢文化”,1991年出生的萧恒凯用传承和钻研之心克服了“慢”,沉浸牙刻世界,通过不断的历练,成就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些年,他的作品也获得了不少有份量的奖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萧剑波:你得到一个市大师,你要为自己想一想以后一步,会争取到比如省大师,甚至国大师。这个获了奖以后反过来就是鞭策自己,这样才会不断的进步。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萧恒凯:每年都会有展览,我就是让自己尽量去参加其中的一次两次。我自己的想法或者灵感,借这个机会去做一个作品去参评,也想得到一些朋友们和观众们的反馈,然后来调整自己,认识自己。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萧恒凯:技法方面如果你耐得住寂寞,通过大量的创作,慢慢的就达到一个水平。在技法达到一个水平以后,比拼的是一个思想性的、人生感悟啊,各个方面包括文学书画这方面的积累,都会在你的作品中表达出来。
“匠人”不是一种身份或标签,而是坚持与坚守,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非遗”传承的更迭犹如薪火,正是一代代的坚守和创新中,才能点亮我们民族文化的未来可期。(转自常州阳湖网)



最新文章

更新

寸草心声——常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6月2日拉开帷幕

2022-11-09